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徐兵河院士团队领衔OptiTROP-Breast01研究荣登《Nat. Med.》,芦康沙妥珠单抗夯实TNBC二线治疗地位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15 13:59:37  浏览量:51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主要亚型之一,以异质性强、侵袭性强、易复发著称,预后不尽人意。TROP2在96%的TNBC患者中存在高表达,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开发的理想靶点。

编者按: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主要亚型之一,以异质性强、侵袭性强、易复发著称,预后不尽人意。TROP2在96%的TNBC患者中存在高表达,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开发的理想靶点。2024年11月,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SKB264/sac-TMT)获批用于mTNBC的二线治疗,为患者带来了中国方案。该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OptiTROP-Breast01研究所取得的阳性结果。该研究的Leading PI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Co-Leading PI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继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披露了该研究的重要结果后,2025年4月11日,OptiTROP-Breast01研究全文刊发于《Nature Medicine》(IF:58.7),再次夯实了芦康沙妥珠单抗在TNBC的二线治疗地位,同时彰显了中国研究在全球的影响力。
 
值此之际,《肿瘤瞭望》特别采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及樊英教授,分享该研究的重要进展及临床意义。
 
《Nature Medicine》刊登OptiTROP-Breast01研究
 
TROP2 ADC
重塑TNBC治疗格局

肿瘤瞭望:TROP2 ADC的出现使TNBC精准治疗得以实现,请您谈谈TROP2 ADC在TNBC的发展及治疗地位是怎样的?

徐兵河院士:我国乳腺癌年新发35.72万例,死亡7.5万例,是女性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五的恶性肿瘤[1]。其中,TNBC是主要亚型之一,约占所有乳腺癌亚型的15%-20%,以异质性强、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著称。临床中超过1/3的TNBC会发生复发转移,复发或转移的TNBC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5%,显著低于总体的31%,此类患者对于进一步延缓复发、延长生存有着明确的要求[2,3]
 
如今,传统化疗无法很好的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亟需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基础研究显示,TROP2在96%的TNBC患者中存在高表达,是开发ADC的理想靶点[4]。2021年,全球首款TROP2 ADC获批,单药用于二线及后线的mTNBC患者,展现出超越传统化疗的临床获益。TROP2 ADC临床应用价值不言而喻,迅速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作为TNBC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可及性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TNBC患者的治疗需求,亟需开发更多新型的TROP2 ADC。我国的企业也不甘落后,在TROP2 ADC领域奋起直追,成功研发出芦康沙妥珠单抗。由我牵头的OptiTROP-Breast01研究在2024年ASCO年会上报告了研究结果,凭借该研究的阳性结果,芦康沙妥珠单抗于2024年1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单药用于二线及后线mTNBC的治疗,成为我国首款上市的国产创新TROP2 ADC,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有望改写mTNBC治疗格局,开启国产创新TROP2 ADC的新篇章。
 
芦康沙妥珠单抗也迅速被国内权威指南和共识推荐用于TNBC的二线及后线治疗。其中《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4版)》(《ABCC指南》)[3],推荐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二线及后线治疗的可选方案(I B),无论患者是否具有gBRCA突变。
 
《ABCC指南》推荐
 
《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CBCS小红书》)[5]推荐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TNBC二线及后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CBCS小红书》推荐
 
最新更新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同样将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紫杉醇治疗失败TNBC的Ⅱ级推荐标准治疗方案[6]。从而奠定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二线治疗的标准地位。
 
《CSCO BC指南2025》推荐
 
三重抗癌机制
铸就疗效基础

肿瘤瞭望:近日,徐兵河院士领衔的OptiTROP-Breast01研究全文刊发于《Nature Medicine》,再次夯实了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循证医学证据。请您介绍一下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机制方面有哪些优势?

樊英教授:芦康沙妥珠单抗是首个中国原创的TROP2 ADC,其疗效与安全性表现不亚于、甚至优于同类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具有创新的药物结构分子设计和技术优势,由靶向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S7通过优化的可裂解的CL2A连接子与中国自研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T030连接组成,一个抗体平均携带7.4个载荷,几乎满载。
 
芦康沙妥珠单抗具有两项核心技术优势,第一,连接头是甲磺酰基嘧啶,采用当前唯一的抗体端不可逆偶联技术,抗体与连接子不会发生逆迈可尔加成反应而解耦分离;第二,毒素T030含甲基砜,通过拉电子效应提高与连接子结合的稳定性。在双重技术优势下,芦康沙妥珠单抗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并能更多地在肿瘤局部组织富集,进而通过胞外pH敏感裂解及胞内酶解两种机制快速、大量释放游离载荷,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达到了疗效和安全性的有效平衡。
 
芦康沙妥珠单抗通过三重机制精准强效杀伤肿瘤细胞。第一,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ROP2抗原结合后被肿瘤细胞内吞,在溶酶体的作用下释放细胞毒成分T030;第二,T030可穿透细胞膜,发挥旁观者效应;第三,在肿瘤高代谢的所致的酸性微环境中,连接子毒素端裂解并释放T030,从而发挥三重抗肿瘤作用。
 
芦康沙妥珠单抗创新结构设计
 
登顶《Nature Medicine》
夯实TNBC治疗地位

肿瘤瞭望:根据OptiTROP-Breast01研究的数据,芦康沙妥珠单抗展现了怎样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

樊英教授:OptiTROP-Breast01研究[7,8]是由徐兵河院士牵头的国内多中心、随机、对照的Ⅲ期研究,主要针对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并且要求为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TNBC患者。研究共入组了263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芦康沙妥珠单抗组和医生选择的化疗方案(TPC)组。主要研究终点是盲态独立中心评审(BICR)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研究者评估的PFS等。
 
OptiTROP-Breast01研究设计
 
数据截止2023年11月30日(中位随访10.4个月),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7个月和2.5个月(HR 0.32,95%CI:0.24-0.44,P<0.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68%。此外,PFS亚组分析显示,无论TROP2表达水平、既往治疗线数、是否为PD-1/PD-L1经治、HER2表达状态,芦康沙妥珠单抗均显示出一致的获益趋势。
 
OptiTROP-Breast01研究PFS结果
 
中期分析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mOS尚未达到,为NE(95%CI,11.2个月-NE);TPC组mOS为9.4(95%CI,8.5–11.7)个月,但已跨越预设的疗效界值(0.0042),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7%(HR=0.53,95%CI,0.36-0.78;P=0.0005)。
 
OptiTROP-Breast01研究OS结果
 
肿瘤缓解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组与TPC组的ORR分别为45.4%vs 12.0%(P<0.00001),mDoR为7.1个月vs 3.0个月(HR 0.50;95%CI:0.22-1.13)。
 
OptiTROP-Breast01研究的肿瘤缓解状况
 
安全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不良事件整体安全可控。其主要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降低(34.6%)、贫血(29.2%)、白细胞降低(27.7%),以及口腔黏膜炎(10%),仅1.5%的患者因为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停药,整体安全可控。对于骨髓抑制,通过预防性用药或对症处理即可使患者平稳、安全地完成整个治疗疗程;对于口腔黏膜炎,则可通过预防性使用漱口水予以口腔护理,从而优化患者治疗体验。
 
OptiTROP-Breast01研究的安全性表现
 
站稳TNBC
布局广阔未来

肿瘤瞭望:请您评价OptiTROP-Breast01研究所取得的结果?未来对于芦康沙妥珠单抗还有怎样的探索计划?

徐兵河院士:首先,OptiTROP-Breast01结果证实芦康沙妥珠单抗是经治TNBC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与化疗相比,芦康沙妥珠单抗在PFS和OS上均显示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无论TROP2表达水平如何、无论是否为PD-1/PD-L1经治,芦康沙妥珠单抗表现出一致的临床获益。在安全性方面,整体可管可控,未发现预期外的安全性信号,主要以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主,与化疗相似。该研究入组的都是中国患者,患者基线特征与目前我国TNBC的治疗现状相符,更贴近当前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极具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OptiTROP-Breast01研究此次刊登于《Nature Medicine》具有两项重要意义,一是进一步夯实了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循证医学证据;二是彰显了中国研究在全球的影响力。芦康沙妥珠单抗已在TNBC领域展现出的不俗的临床价值,其未来探索之路同样充满无限可能。目前,在TNBC和HR+/HER2-乳腺癌领域,芦康沙妥珠单抗临床研究范围从晚期后线治疗逐步拓展至早期术后辅助治疗,治疗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从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方向发展。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结果的披露,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从而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荣寿,陈茹,韩冰峰,等.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3):221-231.DOI:10.3760/cma.j.cn112152-20240119-00035.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06):471-480.DOI:10.3760/cma.j.cn112152-20240118-00034
 
[3]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4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12):1079-1106.DOI:10.3760/cma.j.cn112152-20241009-00435
 
[4]Manna M,Brabant M,Greene R,et al.Canadian Expert Recommendations on Safety Overview and Toxic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Sacituzumab Govitecan Based on Use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Curr Oncol.2024;31(9):5694-5708.Published 2024 Sep 21.doi:10.3390/curroncol31090422
 
[5]《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编撰秘书处,中国抗癌协会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
 
[6]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7]Binghe Xu,Yongmei Yin,Ying Fan,et al.2024 ASCO abs#104.Sacituzumab tirumotecan(芦康沙妥珠单抗/MK-2870)in patients(pts)with previously treated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I OptiTROP-Breast01 study.J Clin Oncol 42,2024(suppl 16;abstr 104).DOI:10.1200/JCO.2024.42.16_suppl.104
 
[8]Yin,Y.,Fan,Y.,Ouyang,Q.et al.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Nat Med(2025).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630-w
 
徐兵河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樊英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乳腺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硕导、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博士
2008-2009年英国Royal Marsden医院/ICR访问学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科研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